孙膑拳是国家稀有拳种,相传为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所创,历经两千余年流传至今。内容主要包括:母架三十二手、小架六十四手、大架九十六手、中架一百六十八手、孙膑拆、三十二手对练、孙膑拐。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今淄博市临淄区),在淄川梓橦山拜鬼谷子为师学兵法。学成出山之后,因在魏国受辱,被齐国使臣带回国。途中,他每见一物一形创作一式,根据鬼谷子天文历算,一年的天数独创 360 式拳法。因当时人们穿的衣服袖子长而被称为“长袖拳”。孙膑在任齐国军师期间,两次战役使其威名远扬,随后功成隐退。后齐威王召大夫,述“兵法”、演“技击”,收天下之豪杰,开展“春秋角试”(打擂比武),把孙膑创编的拳术在齐国上下推广开来,并把此拳术改称为 “孙膑拳”。
孙膑拳以形传、口授之法传承,清末山东临清艾寨人张友春将孙膑拳传与山东阳谷县人杨明斋后,孙膑拳逐步开始在山东传播。孙膑拳在淄川传承已有百年,其拳法动作优美大方,简洁实用,既适合于个体演练,又适合于集体表演,展现出了齐文化的神韵,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同时,它又融合了孙膑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历经两千余年流传至今,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特别是历经几代大师的传承发扬之后,颇值得后人研究推广。
2013年,孙膑拳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传承人为高峰、韩克峰。
供稿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
一审丨孟凡
二审丨任鹏 邓永才
三审丨曹三强
推荐阅读
活动预告丨福气满满,速来体验!“翰墨迎春·福送万家”新春送福活动即将开展
节气里的非遗 | 大寒
文化资讯丨“剪纸中的聊斋”艺术作品展在市文化馆开幕
群艺荟萃 文悦淄博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质文艺资讯
零距离享受文化资源服务
▲ 全民艺术普及资源精选平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