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自身规律,(https://xueqiu.com/1004206566/151636936)
对零售电商的长期判断:1、 需求或供给思维决定平台的属性,阿里巴巴及京东是供给思维,拼多多是需求思维。2、 电商的运营效率,让电商仍具备高速成长的条件,线上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3、 零售电商巨头强者恒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4、 对流量产品运营的要求逐步升高,科技能力解决体验和效率问题日益重要。5、各大平台的差异性,让同一层次的品牌因选择不同平台而有不同盈利。
三大电商平台运营的底层逻辑:微信的用户下沉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彻底的,微信的无门槛支付解决了货币流通的问题,微信是流量下沉的重要抓手。拼多多的商业运营思维,充分体现需求推动供给的思维。首先算法推动用户选择,用户推动单品爆款,爆款推动产品低价策略,实现消费者的喜爱,理性消费者对同一产品低价是共同追求。
拼多多是单品运营思维,没有购物车,对单个SKU的销售评价运营更精细化。底层运营逻辑上,拼多多更加偏向于谷歌算法思维,消费者重视价格,平台提高价格权重,给消费者高性价比。
拼多多的页面展示来自于消费者真实行为反馈的结果,拼多多流量的变现来自于广告和佣金,还有可能未来会建立会员体系,通过收取会员费的模式,增加用户的复购率,减低品牌企业的成本。阿里巴巴偏向于搜索推广,外部流量进入,到品牌购买流量,到转化为销售额的提升,品牌溢价,到流量商家,类似于金融工程建模。传统品牌很难懂得流量运营规则,于是诞生了电商代运营,如宝尊电商、壹网壹创等,服务于产品、传统品牌及海外大牌。京东从流量思维转化为用户体验为主,如页面以商户和用户算法为主体的方式。自营产品保证正品和物流配送时效,提升用户活跃度,同时获得新用户及提升老用户复购。
中等级以上品牌在阿里及京东的盈利高于拼多多,腰部及以下品牌在拼多多的盈利高于阿里及京东,如农产品等。从效率和体验角度来看,拼多多更像是一个零售企业,而阿里巴巴更像是线上的购物中心。
组织架构的差异点:阿里企业文化有一条是拥抱变化,每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主要集中在重大节日促销之后,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更依赖节日的促销,获得更大的流量,也更注重重大节日的考核。流量、盈利R O I及用户增长是核心考核的KPI指标。京东在2019年深度调整运营权,刘强东退居幕后,主要做宏观战略的布局,将经营权移交给各集团CEO。公司内部实行更多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激发组织的活力。用户体验变成公司三大KPI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物流端也开始通过计件的方式,同时开放物流,提升仓储利用效率。拼多多是更加扁平化的管理,保证高层管理及时和有效。
从核心竞争能力来看三家平台的差异:京东像是一个零售商嫁接了互联网能力。拼多多像是线上版本的COSTCO算法技术,相当于买手不断收集你的需求向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的商品。平台的调性及本身品类的占领可能决定拼多多未来客单价达不到天猫或者京东的水平,但未来有望在复购率上超过阿里。阿里是新品和品牌的聚集地,流量池比较大,维度比较多,是典型的流量生态体系,维持流量增速和实现流量如何更好变现,是阿里主要方向,更像是线上的购物中心业态,核心竞争能力上平台之间各有差异。京东通过强管控保证品牌品质,物流体验获得一二线粉丝用户;拼多多是高性价比,无论是生鲜、百货及日用品等,还是百亿补贴的品牌,都极具性价比。用户的核心特征是理性购买。
京东以物流体验为重,本身商品偏向于品牌,下沉市场的用户在消费力方面达不到品牌消费的能力,所以通过主站的下沉不是合理选择,如果降低品牌调性将会流失一二线市场的消费者,所以对于京东来说做单独App京喜,同时给予自身主站一级流量入口,低线级的用户消费升级后,可以导流到京东的主站,京喜增长迅猛,整体效果看起来不错。
关于百亿补贴:
目前各家平台都有百亿补贴活动,效果上来看,百亿补贴对拼多多的意义远大于阿里和京东,拼多多的核心战略是品牌上行,吸引一、二线消费者到拼多多上消费更多其他产品。
分层级来看,拼多多消费者一二线占比27%左右,和大淘宝相比,占比低15%。2019年拼多多品牌销售额占比大约在30到40%,平台品牌数量在10,000以上,品牌商户几十万左右,相对于京东或者是天猫来说,目前仍具备提升空间和潜力。阿里的战略是用户下沉和本地化布局,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拼多多,还有美团对本地生活的竞争,特别是美团也开始进军商品端的配送服务,增加除餐饮酒旅以外的商品品类,对阿里本地化流量造成压力,阿里聚划算的百亿补贴对拼多多形成不了真实威胁,更多是牵制,虽然都是百亿补贴,但拼多多更多的是在一二线,而聚划算百亿补贴在三四线城市。
1、拼多多的商业模型就是平台型电商,这种商业模型是完全成立并具有极高的壁垒。淘宝天猫已经验证了这种商业模型的可行性和高壁垒。
2、拼多多采取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重新定义了一条电商赛道:以客户需求为先,提供最具性价比商品。拼多多在坚持差异化发展的前提下,投入巨额补贴其实是在加速公司的发展,提高长期竞争力。
3、 “百亿补贴”在现阶段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拼多多向中高端市场的进军。依托良好的现金流,拼多多的“便宜”可持续。
4、“便宜”就是拼多多最重要的护城河,平台想方设法帮商家省钱,这样商家就会有动
力帮消费者省钱。
5、依靠反向定制可以让商品变得更便宜。
用户对三大电商平台的感受:
淘宝天猫的优势是多、好;
京东的优势是快、好;
拼多多的优势是省。
关于未来
京东更多是夯实自身的护城河,加大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用户体验,保证并稳固一二线市场,同时利用好京喜的流量入口,持续为自己的主站导流,是京东长期成长的关键。
拼多多流量足够强大,已经稳坐电商流量行业的第二把交椅,2019年活跃买家数达 5.85亿。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已有用户的潜力挖掘,加强消费者高性价比的心智。同时核心还是经营端,包括商品运营、用户管理、品牌引入等,成为平台型的Costco。拼多多的农产品销售额增长非常迅速,目前占平台销售额比例的15%,同时白牌的C2M的模式,新品牌的持续投入,都是拼多多长期增长的动力。
阿里巴巴已经建立围绕核心商业的基础设施,未来增长较为稳定。同时用户维护相较于拼多多和京东来说,数据更丰富和多维度,将为商户精准营销和工厂成本降低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本文参考和摘录自《招商证券-零售行业三大平台之对比》《东兴证券- 便宜就是未来》《东兴证券-拼多多2019Q4深度点评》三篇报告,在此深表感谢!
一句话总结:三大电商各具特色,都为用户创造价值,值得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