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灵——悬泉置一年消耗多少鸡

📁 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 📅 2025-10-26 06:47:33 👤 admin 👁️ 2294 ❤️ 134
万物生灵——悬泉置一年消耗多少鸡

阅“牍”延伸

YUEDUYANSHEN

家禽家畜的饲养是农耕地区的人们获取肉、奶、蛋的需要,是作为农耕的副业而出现的。而中国是世界养禽历史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家鸡是由野生的原鸡驯化而来。在我国古代众多的遗址中,常伴有大量被食用的鸡骨及其随葬品,尚不能确认是原鸡还是家鸡。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出土了距今4500多年鸡的跗骨,经放射性碳素分析,较原生鸡体格更壮硕,这表明先民们已经成功地驯化出了家鸡。河北武安磁山的考古材料更是将我国养鸡史推到7000年前。

鸡群图 | 图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9

在两汉之际的河西地区,鸡是常见的小畜。在西北汉简的各种文书中可以发现大量关于鸡的记载,这些简多残断,能辨认的都是对鸡数量的记录,对于所记的鸡的用途已不可知。比如“最凡鸡九十枚”(EPT4:86)、“孙并取鸡一只”(EPT43:206),表明了鸡的数量有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分别是“只”和“枚”。又根据王子今对悬泉置《鸡出入簿》的相关研究可知,“一枚”是“一食”的定量,“一只”可供一人“再食”或“二人一食”,“二只”可供应“四食”,即鸡“一枚”相当于半“只”鸡。而居延汉简中有一枚简不仅记录了鸡的数量,还记录了鸡的性别,即“雄鸡一,雌鸡二”(511.18)。雄鸡除可供人们食用外,在古代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还起着报时的作用。《诗经·郑风》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就是说不管刮风下雨,阴晴晦暗,公鸡都会按时鸣叫。在史籍里称鸡为小畜,如《汉书·五行志》:“鸡者小畜,主司时,起居人。”此指家养的雄鸡清晨会打鸣,提醒主人天亮起床干活了。在汉代的计时名称中就有鸡鸣之时,还将鸡鸣时刻分为“鸡前鸣”“鸡中鸣”“鸡后鸣”三个时刻,这种将鸡鸣时段分作三小段是为了适用于邮书传递对时间的精确要求。

公鸡 | 图源张朋川《中国汉代木雕艺术》

雌鸡则可产蛋。汉简中就有关于鸡蛋的简例,只是在汉代称谓有所不同,那时称作“鸡子”,如“入鸡一、鸡子十”( 73EJT23∶389),“入小畜,鸡一、鸡子五枚”(10.12),此二简中的“鸡子”即鸡蛋,可用于边塞屯戍机构的吏卒们食用。“鸡子”始见于东汉,《汉书·天文志》:“四面或大如盂,或如鸡子,耀耀如雨下,至昏止。”又《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宣帝地节四年五月,山阳、济阴雨雹如鸡子”。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黄连阿胶鸡子黄的治疗思路,将鸡蛋黄作为一味中药,即“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此药方名为黄连阿胶汤,可治疗失眠、心烦等症状。

烫鸡图 | 图源贾小军《汉唐时期河西走廊墓葬壁画全集》

既然鸡是一种除了产蛋之外还能食用的禽类,那么,无论是哪朝哪代,官府都没有禁止食用鸡肉。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吃鸡仍然是一件难得的事。根据《秦汉商品经济与农民生活消费的变化》可知秦汉五口之家一年总收入为11200钱,扣取口粮、衣着、赋税、医药等各种支出后,剩下1025钱。而汉简中记载的居延地区鸡的价格有七十钱、三十六钱甚至一百钱不等,说明了居延地区鸡价的差别还是比较大,可能是由于存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物价差异和鸡的个体差别的因素。假设按照一只鸡36钱的价格购买,对于秦汉五口之家来说,他们一年的余钱也只能购买28只鸡。因此鸡在汉代边塞地区主要用于招待过往官吏和使者。肩水金关汉简记载“〼都吏旦食会水,接莫][□□买鸡,来愿择大者,上□□”(73EJT3∶22A/B),大意是都吏因公到会水县办公,地方官府需做好食宿方面的接待工作,按规定都吏有资格食用鸡,故地方官府所买之鸡应选择个大的鸡。简中“会水”指张掖郡会水县。都吏是对郡府吏员的泛称,他们常常以循行的方式至郡中各部办公,处理一些操作性强的具体事务。另有一枚相关记载的简例如下:

(1)愿长孙稚卿视可辨者,各自辨也。·岂使卒鸡子六,一器。使人持米、鸡、豚之稽落。告守候长益捕鱼七八十〼][护与使者当宿稽落。鸡、豚且毋杀,使善糒米。·到使急送此……骚除□□传舍、关门。急。护素婢……〼 73EJT21∶131A/B

该简是说一位名叫护的长官将在稽落亭留宿,故上级部门专门写信给管辖稽落亭的负责人,要求做好接待准备工作。信中提到要准备六个鸡子(即鸡蛋),并装在一起。遣人持米、鸡和小猪到稽落亭。送到的鸡、猪毋提前宰杀,备好糒米,待护到时即刻送来。简文中“稽落”即“稽落亭”,是居延地区一处重要的驿置,稽落亭负责传递邮书公文和接待来往使者客人。

在出土的居延新简中,还有一件发生在新莽时期与鸡有关的故事。大致是说居延都尉府以加急檄书的形式给居延甲渠候官下发了通知,需要不侵部的九名在编人员每人送一只六斤重的鸡到县府去。县府派了候史若和祭酒二人前来收鸡。消息传来,大家一筹莫展,最后不侵部的候长茂无奈之下,写了这份文书,说不侵部的吏员们都很穷,实在拿不出鸡。此举令基层的官吏们苦不堪言,也道出了基层官吏的无奈。

对鸡 | 图源张朋川《中国汉代木雕艺术》

作为六畜之一的鸡,在古代很早就被当做祭祀品。如《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牲,供祭祀、盟誓和食用的家畜。《周礼·地官·闾师》:“凡庶民不畜者,祭无牲。”《左传·桓公六年》:“不以畜牲。”孔颖达疏:“牲、畜一物,养之则为畜,共享则为牲。”鸡人,周官名。掌供办鸡牲。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周代王宫鸡人专司报时和鸡牲,同时分工明确,《周礼·天官·太宰》:“鸡人,下士一人、史一人、徒四人。掌共鸡牲。”汉代鸡作为祭牲较为普遍,在居延汉简中就有数量不少的以鸡为祭牲的记载。如简载“对祠具:鸡一,黍米一斗,稷米一斗,酒二斗,盐少半升。”(10.39)。

中国古代对鸡的重视程度从“五德之禽”就可以体现出来。《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它除了作为肉食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可作为中药医治疾病,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井饮图 | 图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9

参考文献:

[1]王子今:《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

[2]舒韶雄:《“鸡卵”、“鸡子”、“鸡蛋”历时演变考》,《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月第13卷第5期。

[3]温乐平:《秦汉商品经济与农民生活消费的变化》,《农业考古》,2005年第3期。

●简说“简牍”

●朱建军 || 简牍里的中国文化(上)

●朱建军 || 简牍里的中国文化(下)

●尺牍帛书:汉时边塞亲人的来信

●对话|从敦煌汉简到武威三简,简牍何以持续成为国际性显学

●古代从长安到敦煌走多长时间

●汉代是如何驱疫的?

审核:朱建军

肖从礼

撰文:李 燕

朗读:白雨婷

编辑:王丽娜

“简”述中国故事

弘扬简牍文化

发布研究动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