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科植物是侏罗纪孑遗的树状蕨类,现存的桫椤科植物与其化石形态特征几无变化,因而也被称为“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与其他蕨类普遍存在的多倍体现象相反,多倍体在桫椤科植物非常少见,迄今为止只有分布于中国及日本的小黑桫椤报道为四倍体。版纳植物园宏观进化研究组科研人员和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王静博士、康明研究员等合作,整合形态学、细胞学、系统发育和群体基因组学等手段,系统开展了小黑桫椤的物种形成历史研究,证实小黑桫椤是异源杂交四倍体,其母本是大叶黑桫椤(二倍体),父本是粗齿桫椤(二倍体)。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群体基因组学及溯祖模型揭示四倍体小黑桫椤后代与其亲本粗齿桫椤在同域或邻域分布群体存在基因流。生态位模型分析揭示小黑桫椤与其亲本之一大叶黑桫椤存在明显的生态位分化,但与粗齿桫椤的生态位大部分重叠,推测小黑桫椤的多倍体杂交起源受华南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驱动。
桫椤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研究取得进展发布时间:2020-04-22来源:科技外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