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02年华为营收情况
那时的平安保险,刚刚提出3-5年进军世界500强的目标,但没多久就陷入“投连危机”。2002年10月,汇丰银行入股中国平安,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抛弃》一文从平安、招行、华为、中兴四家深圳企业准备把总部迁往上海说起,但是文章的重心是落在深圳金融业上,因为只有在这个领域,才能说明深圳地位的变迁,才让当时的深圳人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挫败。
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
深圳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纪录,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而奇迹的“龙头”和支柱,是深圳的金融业。但是1997年以后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金融优势地位不但不能保持,反而被不断削弱——
1998年,为削弱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加强监管与独立性,央行效仿美联储在全国设立九大区行,深圳分行变为广州分行下属的中心支行。而当时的深圳,已经成为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重要性不下甚或超过广州。
这时的深圳有全国两大证交所之一,深圳的外汇交易、黄金饰品产值、产量都已占全国60%以上,深圳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
90年代狂热的深圳股民
深圳人民银行的降级,第一次让深圳人感到失落,一些外资银行也悄然撤出深圳。
1998年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撤并,开中国期货市场先河的深圳损失巨大。
2000年,上海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步走战略:五年打基础、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完成,金融资源开始向上海倾斜。
尽管当时深圳的黄金加工及交易、外汇交易占全国六到七成,但是全国性黄金、外汇交易所最后花落上海。深圳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深圳证券交易所门口就是著名的“拓荒牛”雕塑
2000年夏天,突然传来把深圳证券交易所合并到上海去的消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如果深交所并到上海去,那无疑是对深圳经济釜底抽薪。当时深圳的主政者张书记、于市长深晓利害关系,连夜组织班子撰写报告,去北京向领导面陈。
北京领导很是不解,深圳为何要拼命保住自己的证交所,不就是一点印花税吗?
深圳来的同志汇报说,我们不是为了印花税,证交所是资金融通中心, 如果突然把深交所撤并了,对于深圳经济来说是釜底抽薪,这是深圳经济不可承受之重!
北京领导这才明白深交所对于深圳经济的重要性,当即决定暂不撤并,深交所停发新股,等待创业板推出。
深圳终于以暂发新股的代价保住了深交所,避免了深圳经济“大出血”,但是对深圳金融业的打击不可避免的。
由于经济形势变化,深圳创业板市场一再被推迟,使深交所的融资功能大大下降。很多金融机构、人才都纷纷转战上海,而且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向上海转移。
此时,深圳本土发展起来的几大企业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华为、中兴也跃跃欲试,这几家总部准备搬到上海的消息,就让深圳很紧张。当时深圳市领导人还是很有危机意识。为了留住平安保险,深圳市长曾在机场等候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一个多小时。
《抛弃》一文中指称总部迁往上海的汉唐证券于2005年6月实行关闭清算
后来很多媒体采访我的时候,总会问一句:“你为什么想到要写这样一篇文章?”
我说:“我相信,在我之前,甚至很早以前,就已经有许多深圳人往‘下’看了。在少数深圳人仍在地王大厦的观光电梯里自豪又自信地上升时,他们在低头思考问题。
于是,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在人们还沉浸在世纪交替的兴奋与对未来的憧憬之中的时候,一种失落与迷惘甚至焦虑的情绪从深圳人的心底里钻出,像蠕虫一样从网上BBS爬到餐馆酒吧,从写字楼爬到生活区,在深圳社会各界悄然地蔓延……我只不过是把这股情绪引爆了而已。”
02
写入深圳历史的对话
文章流传开后,无论是不是深圳人,对深圳的问题都是积极理性的探讨。那时没有敏感词,没有限流,也没有“人肉搜索”,网名基本是匿名,很难去追查是谁。
2003年1月5日深圳市委扩大会议上于幼军市长公开谈到这个话题称,经过调查,在全市1500名科级以上官员中,有九成官员表示已看过此文。于幼军说,“文章上网第二天我就看见了,下载下来看了两三遍,很有感触!”
在于市长公开表态后,《南都》在1月7日开始推出了连续六天的轰炸式报道。《抛弃》的影响从线上全面扩展到线下,一时在深圳掀起了一场大讨论。
《南方都市报》整版报道
在南方都市报的撮合下,2003年1月19日上午,我和于幼军在广州市东风路广东大厦二楼北京厅见面。为显示平等,我和于幼军是在一张大圆桌上面对面对话。
我和于幼军市长的会面
这次对话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于幼军对深圳方方面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在没有带任何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各种数据资料几乎是脱口而出。而且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我只能在中间插几个问题。
最后,南都记者特别提了一句:“我们注意到你今天多次提到是‘对话’而不是‘会见’,想请市长谈一下今天会谈的感受。”
于幼军回答说:“今天谈得非常好,围绕共同的话题,非常民主、平等、坦诚,这样一种形式可以让政府更多地听到市民的声音,听取各种意见。”
深圳原市长于幼军
《南方都市报》在第二天推出两人对话的头版报道,不仅引发全国各地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境外媒体也对此作出高度评价。
《南方都市报》在对话次日刊发了“一场注定要写入深圳历史的对话”的社论。人民网论坛称“我为伊狂现象是开创政治新纪元的分水岭”。《南方周末》则称,“这次网上讨论再次显示,在上访等民众表达意见的传统渠道之外,网络论坛也是表达民意的一种渠道。这一民意渠道是新兴的,伴随着科技发展而来,随着公民素质的提高,随着网民的日益增加,其重要性会越来越引人注目。”
《香港经济日报》称,“深圳对‘抹黑文章’采取正面回应策略,虽还不能说可以完全扭转前一段期间外界对深圳的负面看法,但至少这种勇于接受意见的做法,扭颓势,值得令人赞许。”凤凰卫视中文台《时事开讲》称,“这个事情在中国内地应该算是破天荒。”
03
转身之后的发展
回过头来看,当时深圳其实不是在低谷,而是仍在高速发展,只是在一些关键领域遇到障碍。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活力一下子释放,深圳再次焕发青春,抓住了全球化末班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服务贸易等产业,继续高速发展,稳稳占据四大一线城市的位置。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及周围建筑群
向外,全球化撑起中国的产能;向内,房地产撑起中国的投资与消费。
20年前万科彻底退出了与房地产无关的行业,瞄准房地产市场精耕细作,20年后已成为国内房企的标杆。
20年前,华为身陷囹圄,随后华为也迅速摆脱困境,依靠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能力,成为世界5G的龙头企业。
20年前,深圳手机还没什么牌子,但是山寨的力量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华强北电子市场已经在全球崭露头角。
华强北电子世界
20年前,沃尔玛全球采购总部在深圳正式挂牌运营。深圳以其强大的供应链系统,融入到全球化的价值链中。
20年前,深圳一家世界500强都没有,20年后深圳已有8家。
2005年富士康成为深圳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深圳电子产品从手机到mp3、笔记本等一片繁荣。
2008年,中国平安成为深圳第二家世界500强。而且在2015年反向入股汇丰银行,经过多次增持后,于2018年成为其最大股东……
地王大厦与平安银行遥遥相对
20年前,虽然迷惘,虽然困惑,但是深圳和深圳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骨子里透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能够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牢牢抓住了全球化的末班车和中国最后的人口红利。
《深圳,你被谁抛弃》这篇文章不是预言性的,而是反思性的。反思的对象不仅在于深圳,而是在于改革全局。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深圳特区在改革全局中不那么重要吗?香港回归后深圳在全国的定位也不重要了吗?现在看来,这两个问题仍是我们现在需要回答的。
现在无论是华为还是平安银行,都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但是他们都距离那个时代并不久远,大家都要感谢那个时代,感谢那些在背后默默奉献的人。
我也很感谢那个时代,属于中国网民的黄金时代,有网红但没有人设,有喧嚣有对骂但没有网暴。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这篇20年前的爆文?
留言区聊聊~
【圳长原创 | 欢迎转发 | 未经许可 | 谢绝转载】
❤请点“赞”“在看”支持深圳客原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